新型显示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新型显示产业,对提升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显示产业抓住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产业链配套建设等方面得到稳步提升,逐渐成为全球显示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主要表现在:
一是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13年我国显示产业规模达1070亿元,同比增长44.6%,在全球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1.4%。液晶面板产量208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并实现满产满销。
二是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2013年,液晶面板进口495.8亿美元,出口358.6亿美元,贸易逆差137.2亿美元。在2012年已大幅下降20.6%的基础上,同比下降2.4%。骨干企业销售收入超过620亿元,同比增长41.6%。
三是新技术导入和应用提速。厦门5.5代低温多晶硅生产线、鄂尔多斯5.5代AMOLED生产线相继投产;骨干企业开发出高分辨率、低功耗和窄边框等新产品并实现量产。
四是本地化配套能力逐渐形成。已建的高世代线满产运行,本土液晶电视面板自给率超过35%。国内骨干面板企业采购本地材料、设备超150亿元,带动近百家上游厂商。
总体上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显示产业的重要一极,随着全球显示产业重心向我国转移,我国的产业规模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在生产规模、技术研发、人才储备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
一是产业规模偏小,投资主体分散,企业在采购中没有定价优势,研发投入分散且多有重复,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是研发实力不足,新兴显示技术发展步伐相对缓慢,TFT-LCD演进技术、AMOLED等产业化进程落后于日、韩。
三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滞后、高端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几年,技术进步加快和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将推动显示产业的竞争格局和产业形态产生深刻变革。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环境,通过合理布局和科学引导,优化配套体系建设,确保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规划布局,引导集聚发展。进一步引导产业集中发展和投资主体集聚,探讨实施差异化支持的政策机制,防范盲目建设和低水平建设。引导、推动已有企业垂直整合和兼并重组,促进集聚区面板产业和配套产业协同发展。
二是重视技术创新,建立共享机制。在当前产业已具一定规模、技术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支持骨干企业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支持建立重点企业间成果共享、专利共享的机制,以更好地配置资源,提高研发效能。
三是完善产业链,提升配套水平。进一步完善新型显示产业链,推动关键材料、装备的研发、产业化,并加强与下游应用紧密结合,加快形成自主发展能力。积极引导面板企业之间加强横向合作,对上游产品实现互信互认。通过产业链提升行动,加快形成内生发展能力。
四是坚持市场导向,完善产业环境。进一步营造良好政策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强化监督管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继续落实新型显示企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适时调整进出口关税税率,支持本土产业发展。
我国显示产业只有牢牢把握转型升级这一主线,依靠创新驱动,充分发挥市场及政策引导机制,才能建立自主可控、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和生态链,实现几代显示人毕生追寻的“中国梦”。
作者简介: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