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检索

第三届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年会在京召开
作者:贺春禄 苑亚坤 发表时间:2019年12月02日

 

 

  致力于以创新技术打造更健康世界的技术型企业珀金埃尔默,日前携手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北京举办以“转化医学与生物影像”为主题的第三届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年会。

  来自国内不同地区的近200名学者及相关领域专家齐聚一堂,共同解读转化医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探讨生物影像等先进技术在转化医学研究中的最新应用。

  生化室携手珀金埃尔默直面转化医学难题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生化室”)副主任闫学海出席大会并致开幕词。他介绍道,1988年成立的生化室聚焦生物技术产业化中的工程科学问题,通过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基础研究,致力于推动我国生物技术和化学工程的发展。实验室设有6个研究部,基本涵盖了国内生化领域主要的研究方向。

  “将实验室成果真正应用于医学诊疗过程,即医学转化过程,是生化室的主要目标之一。然而转化医学学科在国内的发展时间短,大部分的相关实验过程及流程都得自己摸索,并且随着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也意识到单纯依靠自身,难以获得最前端的设备、最先进的技术以及最专业的人员支撑,而这正是转化医学行业共同面临的一个瓶颈,导致了该行业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效果与预期目标依然相差甚远。”

  2017年,生化室与同样想要解决中国转化医学难题的珀金埃尔默不谋而合,创建转化医学共建实验室,旨在为广大科研机构、药企、医院等研究人员提供从分子、细胞、小动物到组织切片水平的全套转化医学技术和实验服务。

  实验室运行两年来,已服务包括北大、清华、军科院在内的近180家单位;完成系统性实验407次,相继在Nat Mater、Nat Chem、Nat Commun、JACS、Adv Mater等期刊连续发表了高水平论文。此外,外泌体型和微球型肿瘤疫苗也逐步进入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实现了个体化的精准治疗,部分成果已通过伦理审批,即将进入临床申报阶段。

  共享开放推动转化医学的发展

  实验室采取开放共享的模式,配备了三名全职实验人员和十台来自珀金埃尔默的尖端仪器设备,涵盖现阶段转化医学领域的相关实验检测。通过开放共享的模式,实验室科提供基本的机时服务和独特的技术服务,帮助科研工作者设计课程,产生优质数据。同时还通过举办多种技术培训、应用研讨活动,帮助用户进一步提升对技术的理解和使用。

  珀金埃尔默生命科学业务中国区总经理刘疆在致辞中表示:“经过两年的发展,共建实验室已逐步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服务华北、辐射全国的覆盖范围,为人才培养、转化医学以及个体化精准医疗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未来,我们将继续投入尖端的设备和技术力量,提升实验室的服务能力,以期为科研人员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大咖云集分享行业前沿

  在特邀报告环节,来自中科院过程研究所、国家纳米中心、军事科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清华大学附属长庚医院,及清华大学生命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员,分别带来了各自研究领域的前沿报告。

  中科院过程所研究员魏炜做了题为基于材料设计的高效疫苗的报告,介绍了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医药材料的研究进展,阐述如何基于材料设计高效的肿瘤疫苗,以及具有多重仿病原体特征的新型仿生疫苗佐剂。

  国家纳米中心研究员李素萍做了题为“医用纳米机器调控肿瘤血管系统”的报告,介绍了通过构建DNA自组装纳米药物,靶向诱导肿瘤血管栓塞阻断肿瘤血供,以诱导肿瘤退缩,以及抗肿瘤纳米栓塞剂的转化应用情况。

  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袁守军做了题为“不同靶点药物联用药效的定量评价和数学模型”的报告,介绍了“一带一线”数学模型。该模型能为新复方药物研发、多药联合效应的定量评价和中药复方的效应评价等提供可靠通用的计算方法。

  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员朱彦做了题为“生物影像技术助力多组分复方中药药效作用机理解析”的报告,介绍了生物影像高内涵、小动物活体成像等对复方中药丹红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有效性、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揭示了生物影像技术对成分复杂,靶点众多的复方中药药效评价和机理解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NIBS研究员韩霆做了题目为“Expanding the druggable proteome”的报告,介绍结合高通量药物筛选,正向遗传学,化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重组,发现和研究具有促进致癌蛋白降解功能的天然和人造小分子配体的研究应用。

  清华大学附属长庚医院王韫芳研究员做了题为“类器官和组织工程组织助力疾病模型构建和药物研发”的报告,介绍类器官和组织工程助力疾病模型构建,以人胎肝干细胞3D诱导的肝细胞organoids为模型,对药物从器官形态和功能水平多个角度进行个性化评测及肝毒性测试。

  清华大学研究员李丕龙做了题为“Phase separated compartment-aided approach for studying biomolecular interactions and drug discovery via HTS”的报告,阐述生物大分子相变的生物学和病理学意义,以及“液-液分离相变”模型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不溶性蛋白沉积引起的渐冻症的药物筛选应用。

  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钟辉做了题为“Tumor Microenvironment Regulation by the ER Stress Transmission Mediator GP73”的报告,介绍高尔基体膜蛋白73(Golgi membrane protein 73,GP73)通过调控ER Stress在肝癌细胞向巨噬细胞传递进而影响肿瘤微环境的分子机制。

  多位参会大咖还联合接受了国内多家知名科技媒体的采访,就转化医学领域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针对颗粒型佐剂在抗肿瘤领域的应用创新,魏炜表示:“我们更强调在已经获得FDA批准的材料上进行设计上的创新,而不是组分创新,这样可以令我们更快地将研究成果转化到临床上去。未来,我们仍将聚焦颗粒型佐剂,做更仿生的设计,例如更好地模拟病原微生物,去激活体内的免疫系统等,我们也将继续扩展佐剂的应用范围,探索佐剂与免疫治疗或其他治疗的联合,以更好地造福病患。”

  在谈及生物大分子相变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时,李丕龙表示:“未来几年,用相变作为工具、作为对象的转化医学研究将蓬勃发展,在国外我们已经看到这一势头的呈现。我们可以利用相变与否来反映微观下是否有分子/分子相互作用,寻求筛选能够调控体内异常相变的小分子,探索它们作为干预疾病的可能性。以相变研究为基础,我们可以做得非常多。”

  既有着丰富临床医学经验,又有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经验的王韫芳研究员对于转化医学的初衷有着更深刻的,来自一线的理解。“转化医学核心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手段解决不了的医学问题,这些来自于临床医生和病人的问题被抛回到实验室,抛回到医工交叉的领域,通过深入的剖析和研究,最终我们需要还给病人和医院的是精准的诊断和个性化治疗的方案。这些方案最终将惠及疾病群体和整个社会,这可以说是转化医学的目的。它也因此决定了需要多学科联合攻关,除了医院临床科室,药理学、材料学、组织工程学以及计算机、大数据专家都需要一起联手,共同为解决难题提供思路。”

  EnVision VIP Club旨在加强交流、拓展思路及提升效率

  大会期间还举办了珀金埃尔默EnVision高端用户俱乐部启动仪式。EnVision多模式检测仪作为高通量药物研发的金标准仪器,在国内已经拥有众多用户。俱乐部的成立将为这些用户打造加强交流的平台,拓展应用思路,提升研发效率。“未来,我们还将组织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分享行业最新进展和动向,继续加强与科研人员的合作,助力其攻克医学难题。”刘疆说。

首页投稿广告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版权:《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1800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邮编:100080

联系电话:(010)82626611-6618 传真:(010)82627674 联系邮箱:hitech@mail.las.ac.cn

Baidu
map